圖為刊載於1972年出版之「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六十年年報」,由徐英祥與常昭鳴共同執行之「動力採茶機推廣」計畫中,歷年來補助茶農動力採茶機蓊記表。
民國50年代起,臺灣之剩餘勞動力因工業開始發展而急速下降,導致茶園缺工嚴重,尤其是採茶工。為解決採茶工不足,先推廣採茶效率為首採之2.3倍的鋏剪採茶法,但人無法滿足需求。因此在民國57年起開始推動單人式採茶機,並透過政府補助,希望能解決茶園採茶能量不足之困境。
圖示之表為農林廳與農復會在1970年(民國59年)1月到1971年(民國60年)12月補助單人式採茶機之數量,補助6縣分別為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與花蓮縣,總計518戶茶農,動力(單人式)採茶機總計542台,其中引擎往復式288台、引擎迴轉式13台、電瓶迴轉式241台。
另外文獻也提到,單人式採茶機在1970年(民國59年)政府補助42台(補助60%),1971年(民國60年)初補助200台(補助50%),1971年(民國60年)7月為擴大機採面積,補助300台單人式採茶機(每台補助3,000元),其中落合牌電瓶迴轉式採茶機在1971年(民國60年)正式引進臺灣,其數量有117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