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的自來水

  「基隆的自來水」,於1898年(明治31年)創建,創建緣由乃基隆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均賴水井、貯水槽供應,水質不良、並且水量不足,若遇旱季乾涸,將無水可供飲用,故暫先以竹仔寮附近的「雙龍瀑布」為水源,設置水壩、儲蓄水量,用鋼管輸送原水,供應居民使用;由第一淨水場至八堵的配水幹管,長4,183公尺,採用英國製造的14吋鉚接鋼管,此為臺灣最早使用的鋼管。


  但是,經當時總督府外籍顧問勃蘭登、技師濱野彌四郎之研究結果,此一水源並不適合基隆自來水長期計畫,故予放棄。幾經實地勘查,選定東勢溪左岸為水源地,並建廠,規劃供水工程,共計2期。


  第1期工程,為應緊急供水,於1898年(明治31年)3月開工,於東勢溪、西勢溪之匯流點下方建築高3公尺,長30公尺之混凝土壩,埋設350m/m鐵管,藉重力流下直接輸送原水至基隆市區,工程費為156,000圓。


  第2期工程,分為2年續辦工程,1899年(明治32年)5月開工,於第1期工程取水口西勢溪上游約1,100公尺處,設置高2公尺,長15公尺的混凝土攔水壩,經過沉沙池自然流下,再經沉澱、過濾淨化後供應市區,工程費為310,000圓。因施工中遭遇水災,且淨水場處理設備之設計變更等,使工程延至1902年(明治35年)3月始完工供水。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基隆市暖暖區東勢溪旁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5.076932
  • 所在地-經度
    121.75493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李正仁,2011年12月。《水的原鄉》,頁:10。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引用不詳   //   【參考書目】 李正仁,2011年12月。《水的原鄉》,頁:9-11。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丘國宣於2019年3月28日引述編撰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戰後時期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5.07693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7549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基隆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暖暖區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東勢溪旁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