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70年機械製茶之品質分析與調查

圖為刊載於1971年出版之「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五十九年年報」,由吳振鐸執行之「半發酵茶機械化製造之研究」計畫,所獲得的烏龍茶製造試驗過程萎凋、攪拌、殺菁之機械化與人工效率比較,以及乾燥後之品質比較表。

臺灣光復後農業人口逐年減少,工人薪資逐年高漲,製茶工匱乏現象逐年嚴重。茶業改良場為解決缺工問題,鼓勵農民導入機械製茶,並在1970年(民國59年)比較人工製茶與機械製茶之品質(如圖)。

從圖中數據可看出,日光萎凋品質略優於熱風萎凋;手工攪拌與攪拌機(浪菁機)品質一致;熱風圓筒機品質略優於釜炒機;乾燥機品質略優於焙籠,人工製茶與機械製茶品質差異性並不大,但機械製茶可減少人工作業需求,也減少製茶所需時間,降低生產成本。

本計畫上獲得包種茶機械化製造之結果。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惟揚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部分資料來源: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五十九年年報,pp.43-44。
  • 時間起
    197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