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1971年出版之「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五十九年年報」,由徐英祥與張健夫共同執行之「茶葉發酵設置動力噴霧器示範」計畫之計畫目的。
紅茶製造過程為萎凋、揉捻、發酵與乾燥,1969年(民國58年)茶業改良場為改善紅茶的生產製造品質,在農婦會經費補助下,推動於發酵室安裝半自動單向1/2馬的噴霧器,讓茶葉發酵時的環境濕度為95~100%,可節省灑水人力,也改善製茶品質。
當年茶改場為示範動力噴霧器,在台北縣三芝鄉建立製茶廠、新竹縣關西鎮錦泰製茶廠與臺灣紅茶公司、苗栗縣三灣製茶廠、南投縣埔里鎮一興企業公司與臺東元昌製茶廠建立示範區,榮獲各茶農好評。
演變至今,發酵室不再只有濕度控制,配合空調系統,能更進一步控制環境溫度,改善臺灣紅茶的製造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