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慈雲寺「花堵喜鵲、祥麟」

  慈雲寺「花堵喜鵲、祥麟」,創作時間,可能在1876年(光緒2年)建寺時,一併製作,創作地點為基隆市安樂區。外觀上,在勾勒出一個大圓後,以喜鵲、祥麟點綴在鏤空的枝葉雕刻間,形成一莊嚴的曼陀羅圖像。


  喜鵲,又稱乾鵲,是因喜鵲討厭潮濕,喜愛乾燥,且晴天時愛噪鳴,古時人們認為牠有預知好事發生的神異本領,所以喜鵲也帶有幸福美好、喜慶的象徵。


  而麒麟,為四靈之一的吉祥物,位居首位。《禮記 禮運》曰:「麟鳳龜龍謂之四靈。」麒是雄,而麟是雌,古時候人們認為麒麟是仁獸,個性溫馴,且有迎賓送子的涵意。


  慈雲寺,建於1876年(光緒2年),為安樂區附近歷史最悠久、最重要的一座佛教寺廟,主祀觀音佛祖。也因為早年即盛名遠播,所以一般人喚作獅球嶺的山嶺,安樂區本地人、或者七堵區的人,都稱呼此地為「佛祖嶺」,而連通到慈雲寺的巷道,都叫作「觀音巷」。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洪連成,2001年4月。《基隆寺廟巡禮》,頁:45。基隆市:基隆市政府。吳邦夫拍攝於1992年   //   【參考書目】 1.洪連成,2001年4月。《基隆寺廟巡禮》,頁:45。基隆市:基隆市政府。黃暐婷於2019年6月19日引述編撰 2. 陳世一,2001年12月。《基隆市社區環境特色調查手冊》,頁:135-136。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9月12日引述編撰 3. 劉秋蘭,2008年12月。《閩南第一樂團:調查研究暨規劃傳承計畫》,頁:82-83。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丘國宣於2019年9月12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黃暐婷(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福建廟宇雕刻師傅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出版者
    基隆市文化局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清治時期/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