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市各宗親團體「會徽圖樣」

  基隆市各宗親團體「會徽圖樣」,大部分設計於戰後時期。宗親會,舊稱「祭祖會」或「祖公會」,成立的目的在敦親睦族,祭祀祖先,並於雞籠中元祭中輪流主普。基隆市自1952年起至2016年(民國41-105年),登記有案的宗親會,有28個單位。

 

  其中,「謝姓宗親會」會徽,以謝姓的堂號「寶樹」為主視覺。晉朝謝安器重其從姪謝玄,書曰:「芝蘭玉樹,生於庭階」。唐王勃《滕王閣序〉云:「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意謂謝家子弟多才俊,謝姓因此以為堂號。圖中樹葉17朵,寓「謝」字共17劃,取枝繁葉茂,團結一致之意。

 

  而圖中的「聯姓會」會徽,為2004年(民國93年)聯姓會參與雞籠中元祭時所用的標誌;當年聯姓會,由楊姓宗親會值東,故圖中「楊」姓以不同顏色標示。

 

  雞籠中元祭活動,得以歷年進行,實依當地數個主普單位、宗親會(含40餘個不同姓氏)輪流負責。以「字姓」輪流主普,是鷄籠中元祭的另一特色,每年各字姓辦理中元祭典時,在與各字姓競爭心態的驅使下,往往使得祭典儀式、活動益發完整、熱鬧。

 

  臺灣地區的中元祭,大都由單一廟宇負責辦理,缺乏競爭機制。士林的四角頭、新埔的義民廟,即是採取「角頭」的普度方式,雖具有與基隆「字姓輪值」類似的競爭作用,但實際執行上,沒有鷄籠中元祭的靈活、動力。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曾子良主編,2017年12月。《悲天憫人的雞籠中元祭》,頁:118-120。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各宗親團體提供   //   【參考書目】 曾子良主編,2017年12月。《悲天憫人的雞籠中元祭》,頁:113-123。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丘國宣於2019年6月26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基隆市各宗親團體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圖稿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