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靈泉晚鐘〉

  〈靈泉晚鐘〉,為一傳統漢詩,創作時間為日治、戰後時期,陳其寅著。以基隆市信義區月眉山的「靈泉禪寺」為歌詠主題。

 

  以「百年名剎」、「善慧」(法師)、「月眉山」等用詞,點出史地脈絡,以「梵鐘夕響」、「缽聲連」等用詞,勾勒出日復一日的莊嚴氛圍,讓人宛若沐浴在永恆。

 

  靈泉禪寺,為臺灣佛教三大道場之一。1905年(明治38年),信徒林來發獻一甲多的茶園,作為寺廟的基地;後又有江忠良、吳德良、許松英、林天賜等為發起人,推舉許梓桑、顏雲年等12人為總理,募款興建寺廟。1908年(明治41年)9月5日,佛殿竣工,舉行安座開光典禮。

 

  1955年(民國44年)5月,月眉山靈泉禪寺舉辦傳戒大會,傳授三壇大戒,盛況空前,戒期30天中,每天有1,000、2,000人進出山道上。

 

  靈泉禪寺及其周邊,富有山林勝景,加上寺內有暮鼓晨鐘,因此,在1974年(民國63年)由《民眾日報》主辦的基隆新八景選拔中,「靈泉晚鐘」被選為基隆新八景之一。

 

  陳其寅(1902-1996,明治35-民國85),戰後,接任大同吟社社長,持續主持社務長達51年。其一生孜孜矻矻地鑽研漢學,尤專攻中國的古典詩文,並以撰寫族譜為職志;1994年(民國83年)時,完成纂修《琅玕陳氏族譜》。這2鉅冊耗時77載,是全臺第一部費時最久的著作。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其寅,1993年6月。《懷德樓詩草續集》,頁:44。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提供   //   【參考書目】 1. 陳其寅,1993年6月。《懷德樓詩草續集》,頁:44。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6月26日引述編撰 2.陳世一,2001年12月。《基隆市社區環境特色調查手冊》,頁:125。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6月26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陳其寅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