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古爐」,為和平島社頭土地公廟奉祀用的香爐,於1852年(咸豐2年)由平埔族(凱達格蘭人)潘氏先人所燒製。
古爐是用黑陶製作,兩邊的把手,為人的耳朵狀,爐身中間撰有「福德爺」的漢字,不同於漢人慣用各式的「龍」作裝飾,乃繪製「社頭凱達格蘭人聚落街景」在爐身。廟中的香爐流傳已久,除了展現凱達格蘭人的工藝美學,也留存凱達格蘭人受漢人文化影響的史料價值。
社頭,原為大雞籠社凱達格蘭人的聚居處;清治時期,移民陸續移駐社寮島(今之和平島)後,此處的凱達格蘭人因人數較少,逐漸漢化,也建起土地公廟奉祀。
廟中的土地公,製作於清治時期,當地漁民從基隆嶼撿回一塊形似土地公的石頭,雕刻而成;廟中另有一對土地公、土地婆的供奉,可能與凱達格蘭人母系社會有關。據說,如果家中遇到麻煩事情,來求土地婆示意,效果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