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木雕起源,根據連橫的《臺灣通史》卷二十六《工藝志》記載原文如下:「雕刻之術,木工最精;臺南為上,而葫蘆墩次之。嘗以徑尺堅木,雕刻山水、樓臺、花卉、人物,內外玲瓏,栩栩欲活。崇祠巨廟,以為美觀,故如屏風、床榻、幾案之屬,每有一事,輒值百數十金。蓋選材既佳,而掄藝亦巧。唯雕玉刻石,尚不及閩、粵爾。」
綜觀台灣木雕發展,除了原住民雕刻外,其他雕刻師主要來自福建的漳州、泉州與福州,並各自發展不同路線與風格,且早期主要區分神像、寺廟建築與傢俱等三大雕刻主題,曾經重要雕刻重鎮包含台南、鹿港、萬華、新竹、嘉義、通霄、豐原、麥寮、大溪、台中豐原葫蘆墩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