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信仰地景-哈瑪星文龍宮

文龍宮位於哈瑪星第二船渠與濱海一路之間的巷弄內,即原魚市場東方。此處在日治時期原為第一碼頭區(濱線碼頭),建有倉庫及鐵路,後因湊町(鼓山)漁港與魚市場人力需求,吸引大量移民前來,其中文龍宮附近住戶,多為臺南安平人,有「小安平」之稱。

1949 年,軍用船「眾利輪」在十號碼頭卸除軍用物資時發生爆炸,碼頭沉陷,附近倉庫和港灣設備也遭受波及,當時死傷慘重,唯有懸掛李府天王旗號的船隻逃過一劫。為感念其保佑,安平人於1951年奉迎海頭社文朱殿的范府千歲、朱府千歲和李天王等,9月創建文龍宮。文龍宮初建的建築為木造結構的,主要信徒以安平人為主,另有漁船船員,香火頗為鼎盛。1976 年 10 月,以安平人張茂生、林治世、魏萬得、楊尾吉等,重建磚造新廟,坐西朝東。

文龍宮以歪頭的朱府千歲最為奇特,根據廟方表示,老ㄧ輩的說法是神明托夢給雕刻師,要求刻轉頭的姿態。

基本資訊

  • 別名
    高雄文龍宮
  • 撰寫者
    國立中山大學
  • 資料來源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KaohsiungCity/gushan/64002035-WLG; 李文環、吳修賢(2015)。安平移民廟:高雄市哈瑪星文龍宮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39,57-84
  • 所屬族群
    閩南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據文龍宮耆老表示,戒嚴時期實施宵禁和港區管制,碼頭無法隨意進出,但因「眾利輪」爆炸事故是由李天王保佑,在文龍宮建廟後,政府特許文龍宮神轎進入港內,並成慣例。
  • 主辦單位
    哈瑪星文龍宮
  • 保存者/保存團體
    哈瑪星文龍宮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