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佳里區臺南市蕭壟社北頭洋發展協會4-3 文化景觀的發掘與保存— 北頭洋飛番文化園區/社區文史脈絡

北頭洋聚落在西拉雅文化復振運動中,積極尋找族群共同記憶、歷史場景。 1999 年首次恢復中斷百年以上的夜祭,也重新挖掘出被沙土埋沒多時的「荷蘭井」,並對座落於部落內的「飛番墓」舉辦紀念與追思的活動,形成地區重要的文化景觀資源。

2000年起,地方設有北頭洋文物館,館中陳列眾多有關於西拉雅族群及北頭洋地區的文史資料,包括平埔地契、古地圖、活動老照片、學術研究論文,以及傳統耕作之實物展示等眾多文化典藏品。地方並倡議「北頭洋文化園區」之成立,飛沙崙山麓保留北頭洋的地形、生態環境,有百年粿樹、望高寮等歷史資產,由於區域內多為私有地,需要有政府投入,才能長期保存北頭洋聚落的遺址與文化景觀。


今日「北頭洋飛番文化園區」,規劃有飛沙崙區、公廨區、文物會館區、飛番墓區及觀光步道,有古老的荷蘭井,公廨區保存北頭洋平埔夜祭文化和場景,文物館保存平埔文物,飛番墓保留和重現飛番傳奇,以觀光步道串聯各歷史場景,並將興建遊客中心,透過環境營造與收購私有地,呈現北頭洋西拉雅族古今的文化風貌。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吳比娜/透南風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佳里區臺南市蕭壟社北頭洋發展協會
  •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19/10/08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