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治初期的〈雞籠積雪〉

  清治初期的〈雞籠積雪〉,為多篇詩作,創作時間為清治初期,創作地點在基隆。

 

清治初期(康、雍、乾三朝,1683-1795,康熙22-乾隆60),是基隆市最早有古典文學的創作記錄,且出現於史書者,就屬臺南府的官員。首推王善宗、高拱乾,首創「臺灣八景」詩句;爾後在此一時期內,尚有王璋、林慶旺、婁廣、張宏、張琮、莊年、褚祿等位,都以此為依據而衍生出同一詩題的多樣內容,

 

  而有關「臺灣八景」其中一景「雞籠積雪」,為清治初期、基隆古典詩作的代表。

 

1690年(康熙29年),王善宗任臺灣水師,王善宗寫道「雞籠一派海汪洋,寒氣相侵曠野涼,冬至絮飄深谷裏,玉龍戰退耐風霜」,詩中對雞籠景象描述,其深谷可能指基隆附近山區。

 

  (金瓜石附近的燦光寮山,曾降下1945年,昭和20年/民國34年設立氣象站以來第一場雪。)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青松,2010年12月。《基隆古典文學史》,頁:19。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   //   【參考書目】 陳青松,2010年12月。《基隆古典文學史》,頁:19-22。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黃暐婷於2019年6月24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黃暐婷(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王善宗等著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康熙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出版者
    基隆市文化局
  • 時間分期
    清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