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千敷疊翠〉

  〈千敷疊翠〉,為一古典漢詩,創作時間,為1915年後的日治、戰後時期,由陳其寅所作。以歌詠基隆和平島濱海公園「千疊敷」地景為主題。詩中「社寮」、「千疊敷」、「蘚石綠波」、「弄潮」等字詞,明白地交代千疊敷的歷史背景、地理位置、環境特色。

 

  陳其寅(1902-1996,明治35-民國85),戰後,接任大同吟社社長,持續主持社務長達51年。其一生孜孜矻矻地鑽研漢學,尤專攻中國的古典詩文,並以撰寫族譜為職志;1994年(民國83年)時,完成纂修《琅玕陳氏族譜》。這2鉅冊耗時77載,是全臺第一部費時最久的著作。

 

  千疊敷,是日本人取的名稱,即和平島濱海公園內,有一處海蝕平台上的豆腐岩,看起來彷佛「千張塌塌米疊在一起」一般。豆腐岩在冬、春時節,上面常長滿了石蓴,一張張的塌塌米,於是被鋪上翠綠的色澤。

 

  在1974年(民國63年),由「民眾日報社」辦的基隆新八景選拔中,「千敷疊翠」就入選為新八景之一。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邱天來,2016年12月。《基隆詩學發展史》,頁:131。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   【參考書目】 1.邱天來,2016年12月。《基隆詩學發展史》,頁:131。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丘國宣於2019年6月21日引述編撰 2. 陳世一,2001年12月。《基隆市社區環境特色調查手冊》,頁:38。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6月21日引述編撰 3. 許梅貞主編,2004年6月。《基隆藝文人物專題導覽手冊》,頁:22。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6月21日引述編撰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千疊敷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陳其寅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