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暖暖──飲水思源頭〉

  〈暖暖──飲水思源頭〉,為洪連成所著《滄海桑田話基隆》的篇章,出版於1993年(民國81年)6月,刊載於《滄海桑田話基隆》第14頁至第20頁。

 

  〈暖暖──飲水思源頭〉一文,探討「暖暖」一地的緣起、興衰。暖暖,其地名源自於平埔族「那那」社,漢人移殖時,雅化命名為「暖暖」。

 

  暖暖因:(1)河流之利、(2)地居要衝條件,為當時的暖暖帶來了繁榮。1862年(同治元年)至1874年(同治13年),茶業在臺灣興起,暖暖因地理位置的優勢,成為水返腳(今之汐止)以上另一新興的「水陸埠頭」;此外,人們又在八堵橋下發見河中含有砂金,而暖暖為砂金產地最近的埠頭,因此人潮帶動錢潮。

 

  而暖暖又有豐富的金礦、煤礦,甚至引起外國人覬覦;在1884年(光緒10年)法軍攻陷基隆、隔河與暖暖對峙,時有特行人物「周印頭」保衛家鄉,至今,在暖暖仍流傳「暖暖若無周阿印,蘇廟頭顱配天津」的歌謠。

 

  〈暖暖──飲水思源頭〉一文,以「飲水思源頭」作為文章的篇名,除了「追本溯源」的用意,也呼應「暖暖水源地」,希望市民了解,暖暖水源地曾供給了大部分基隆市民飲水的歷史。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洪連成,1993年6月。《滄海桑田話基隆》,頁:14。基隆市:基隆市文化中心。基隆市文化中心提供   //   【參考書目】 洪連成,1993年6月。《滄海桑田話基隆》,頁:14-20。基隆市:基隆市文化中心。李季庭於2019年6月18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李季庭(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洪連成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3/6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