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社寮島「熟番戶口」

  社寮島〈熟番戶口〉,創作時間為日治時期(根據此份文件記載,寫到「明治七年」、「大正十二年」等字詞),其指涉地點,即今基隆市中正區和平島。戶口文件上的「種別」欄位,其「熟」字,即指熟番;而根據其它欄位,還可以得知潘氏夫妻的居住地、各自的父母、從事漁業等資訊。由潘江衛提供。


  「熟番」,在此指臺灣平埔族原住民。荷西時期,荷蘭人、西班牙人和北海岸、東部各地的平埔族原住民接觸後,發現有語言上的差異,以「社名」或「地名」來分辨、紀錄他們。明鄭時期,則習慣以「土民」、「土番」來稱呼他們。


  清治時期,對臺灣各地的原住民,並沒有細分各族,郁永河到臺灣採硫的《裨海紀遊》中,則對民以「土番」、「野番」稱之。一些以文字或圖畫對原住民記述的漢人,多以其漢化的程度或居地位置來區分為「熟番」、「化番」、「土番」、「平埔番」及「生番」、「野番」、「山番」等。居住在平地或丘陵的平埔族,多為熟番、化番、平埔番。


  從漢族中心主義的意識型態看,分佈在雞籠灣、北海岸附近的凱達格蘭族,即為熟番;而鄰近北部深山的泰雅族,則為生番。當漢人一批又一批地抵達臺灣、攻疆掠土時,無論是熟番、還是生番,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此問題延續至日治、戰後時期,至今,仍需要社會持續關注、探討。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世一,2005年12月。《雞籠灣傳奇》,頁:150。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   【參考書目】 陳世一,2005年12月。《雞籠灣傳奇》,頁:150。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葉文翔於2019年6月19日引述編撰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基隆廳基隆堡社寮庄社寮島
  • 撰寫者
    葉文翔(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潘江衛(提供)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