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番鴨摃到海〉,為曾子良向潘江衛采集而得的俚諺,內容關於凱達格蘭平埔族,為故事性俚諺;采集日期是2004年(民國93年)12月15日,采集地點為社寮島文史工作室,由曾子良整理成篇。
「賣番鴨摃到海」,大約是日治時期大正年間的故事,地點在社寮渡船頭。當時社寮橋(今之和平橋)還沒建,三不五時,就有宜蘭鴨販駛舢舨、載鴨來賣。
有一天,社寮渡船頭船寮的潘振春,在渡口拜土地公,突然聽到港邊鑼聲在響,看到有人在賣鴨,一時渡船頭人聲鼎沸,非常熱鬧。潘振春上前觀看,當時宜蘭鴨販朝著潘振春面前,手抓著鴨,嘴裡大喊:「賣鴨呀!上好的生蕃鴨,吃後上補!賣生蕃鴨呀!人客來買呀!」
潘振春越聽火氣越大,滿臉通紅向鴨販吼叫:「什麼生蕃鴨!哪一隻生蕃鴨?」鴨販手抓著鴨,向潘振春面前搖晃示意。潘振春一看,火冒三丈,從渡船頭跳上鴨販的舢舨,拿起船上的扁擔,把鴨販2人揮打落海,大吼:「你們才是生蕃鴨呀!」
鄉人見狀,連忙勸潘振春、並支開他離開渡船頭,並同時救起落海的鴨販,送到土地公廟前休息。鄉人告訴鴨販說:「這裡是社寮!古早就是他們姓潘平埔仔住的,平埔仔最討厭有人叫他們蕃仔!你賣鴨就賣鴨吧!沒有事情找衰!賣生蕃鴨!還叫賣好大聲!莫怪被人打!」,鴨販聽完,直嚷嚷倒楣而離去。
後來這個〈賣番鴨摃到海〉的故事,化作俚諺,傳遍宜蘭、基隆一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