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光緒4年)「仙洞石刻」,創作時間為1878年(光緒4年),創作地點在今基隆市中山區的「仙洞巖」。創作者為潘慶辰等人。潘氏與友人們同遊,為作紀念,就在天然巖面上鐫刻、題字,縱2尺、橫5尺5寸。
鐫刻的內容:「光緒戊寅重九前五日,隨吳春帆中丞剿加禮宛等社凶番,三日,平之。浙東潘慶辰、胡培滋、汪喬年、粵東陳代盛,楚南周德至、浙西嚴樹棠、皖北林之泉、山左趙中嶲、江右劉邦憲、傅德柯、李麟瑞、福州施魯濱同遊基隆仙洞,勒此以誌鴻爪。」
由內容可得知,潘慶辰等人同遊仙洞巖前,曾與原住民族發生嚴重衝突。
仙洞巖,位於基隆港西岸,距外港西部燈塔不遠。洞在一石山之下;內有3洞,中洞有一石室,闊約15尺、長約40尺左右,名為內室,相傳昔有仙人在此靜修得道,故名仙洞。
清末時期,正值「基隆港口」發展日漸興起之時;由於仙洞巖聲名遠播,所以,吸引了一些官吏、文人在這裡留下雕刻文字,例如:「海外洞天」、「別有洞天」等石刻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