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採煤對基隆河的影響〉

  〈採煤對基隆河的影響〉,為陳世一所著《尋找河流的生命力》的篇章,出版於1997年(民國86年)6月,刊載於《尋找河流的生命力》第118頁至第119頁。

 

  在基隆河中游的煤礦,從暖暖、到四腳亭開採以來,不斷地向附近山區煤礦露頭處延伸;暖暖、七堵2區的煤礦,大多從日治時期開始挖掘,也有部份地方的礦坑,是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才開發出來。

 

  煤礦業對基隆河的影響主要有3方面,(1)對河水的污染;(2)為煤礦坑經過地底的儲水層,使原本可以成為地下水的雨水,直接變成地表逕流;(3)煤屑、煤渣在颱風、或洪水來的時候,大量沖刷進河流中,或者從礦坑挖出的廢土,被沖刷進河中,造成河床的污染、淤積。

 

  挖煤一定會產生廢土,加上礦坑的支柱木條,都是就地砍自在地的山上森林,山上的森林被砍光之後,無法涵養水份,雨水的保存量就更少了,雨後對廢土、煤渣的沖刷力量也就更大,河床的淤積、污染也更嚴重。此為〈採煤對基隆河的影響〉一文的概述。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世一,1997年6月。《尋找河流的生命力》,頁:118。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提供   //   【參考書目】 陳世一,1997年6月。《尋找河流的生命力》,頁:118-119。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李季庭於2019年6月24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李季庭(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陳世一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6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