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金屬礦業公司鐵路「硬式車票」

  臺灣金屬礦業公司鐵路「硬式車票」,發行日期為1967年(民國56年)1月2日,發行地點為水湳洞車站,為《基隆鐵道地圖變遷史》作者李欽賢在當天購買、搭乘水湳洞至八斗子的全程線路;此線路除了經營貨運,也有客運項目。

 

  硬式車票,為埃德蒙森式鐵路車票,臺灣稱為名片式車票。是一種使用在鐵路的售票形式,可作為票價、會計的憑證,由原本擔任「櫥櫃製造者」的一位鐵路站長於1840年代(道光20-29年間)發明,以其姓氏命名該型車票。1842年(道光22年)起,在英國境內開始大量使用,後來成為車票的標準格式。

 

  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金公司),其前身即日治時期的「日本礦業株式會社」。為了運送金瓜石的礦砂到基隆、再轉海運去日本提煉,日本礦業株式會社特別於1936年(昭和11年)開闢了專屬的「會社線」,即全長12公里的「金瓜石線」。

 

  戰後,台灣金屬礦業公司接受產權,繼續經營「金瓜石線」的客運服務,將起站站名寫成「水南洞」,中途停靠焿仔寮、深澳、八斗子。「金瓜石線」貨運終點則在八尺門的礦砂碼頭。

 

  1980年代(民國70年代)起,由於信息科技、網絡技術的發展,許多國家的鐵路售票系統陸續更新為電腦聯網售票,埃德蒙森式鐵路車票(硬式車票)日漸式微。

 

  而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91年(民國80年)3月與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併。代表臺灣採金史的──臺金公司,自此成為歷史名詞,金瓜石近百年的金銅歲月,終於在此告一段落。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李欽賢,2013年12月。《基隆鐵道地圖變遷史》,頁:49。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   //   【參考書目】 李欽賢,2013年12月。《基隆鐵道地圖變遷史》,頁:48-50。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黃暐婷於2019年6月21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黃暐婷(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臺灣金屬礦業公司鐵路(發行)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67/1/2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其他
  • 出版者
    基隆市文化局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