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主要礦場設備一覽表〉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主要礦場設備一覽表〉,彙整時間1935年(昭和10年)10月,彙整人池部龍生,刊載於《日本礦業會誌NO.606》。

 

  內容說明「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所持有的:(1)「基隆二坑」、(2)「基隆三坑」、(3)「瑞芳二坑」、(4)「瑞芳三坑」、(5)「萬里坑」等,其每日採挖效益、坑址、以及各種相關工事上的設備。設備的類型有:採煤、通風、排水、搬運、撰炭、坑外搬運、裝車出口站。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成立於1918年(大正7年)3月27日。資本金為1,000萬圓(實收股金為775萬圓)。本會社以「基隆港」為中心,將鄰近地域的優良煤礦區、礦場,網羅於旗下,蓄意於臺灣北部煤田的合理開發。

 

  而上述所提及的5個主要礦坑,更曾生產出「全臺產量過半」的煤量。

 

  在「採煤」方面,基隆炭礦株式會社自早期斜坑開坑,即用中央式,主、副坑道並行開坑;但因開採漸次進入深部,開採區域持續擴大,考量到通風、搬運等因素,而重新開鑿集中化的「單一斜坑」,作為連繫。

 

  部分礦坑,雖仍採行「手掘採煤」,但當時的基隆二、三坑等,已在使用「機械」採掘、搬運。採炭機械,為截煤機(Coal Cutter)、電鑽機併用,配合煤面運煤機(鍊條運煤機,Chin Conveyer)等。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林再生,1999年6月。《基隆煤礦史》,頁:127-133。基隆市:基隆市政府。基隆市政府提供   //   【參考書目】 林再生,1999年6月。《基隆煤礦史》,頁:131-133。基隆市:基隆市政府。葉文翔於2019年6月17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葉文翔(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池部龍生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35/10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