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焿仔寮港的礦砂運轉

  「焿仔寮港的礦砂運轉」照片,拍攝時間為日治時期,拍攝地點在今之新北市瑞芳區。臺灣清治末期,焿仔寮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焿仔藔庄」;日治時期,基隆設廳(1901年,明治34年)、設郡(1918年,大正7年)時,瑞芳皆由基隆管轄,而焿仔藔庄則隸屬瑞芳。「港」是河的意思。

 

  照片中,有1人停泊小舟在碼頭前,其餘人員沿著突出的碼頭,來回搬運礦砂;不遠方架高的軌道小橋,應是自「金瓜石礦區」運送礦砂用的輕便鐵路。因為是一個轉運站點,附近的屋舍應是規劃為辦公、倉庫等空間。

 

  日治時期,人們大量開採基隆金瓜石、瑞芳、九份、牡丹等區的金礦。金瓜石礦區,歷經「田中組」、「田中礦業株式會社」、「金瓜石礦山株式會社」的轉手營運,1933年(昭和8年),轉入「日本礦業株式會社」著手經營,始漸見發達。

 

  「日本礦業株式會社」對於「本山礦場」、「長仁礦場」擴張採掘,並建設「每月能處理6萬噸金銅礦砂」的浮選礦廠、精化裝煉廠在水湳洞。

 

  1935、1936年間(昭和10-11年間),「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更建造輕便鐵路,由水湳洞先至焿仔寮、再鋪展至基隆市八尺門,以配合礦砂航運至日本。年產金量,從入手金瓜石礦區時的4萬餘兩,至1938年(昭和13年),幾乎達7萬兩。使當時的金瓜石,成為「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聞名於世。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迪華等編,1987年9月。《天工開物:基隆礦業特展專輯》,頁:28。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提供   //   【參考書目】 1.陳迪華等編,1987年9月。《天工開物:基隆礦業特展專輯》,頁:27-28。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6月17日引述編撰 2.洪連成撰,1995年7月。《找尋老雞籠舊地名探源》,頁:12-16。基隆市:基隆市政府。丘國宣於2019年6月17日引述編撰 3. 林鴻標,1957年8月。《基隆市志──第七種:工礦篇》,頁:50-70。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丘國宣於2019年8月29日引述編撰 4. 洪連成,1994年3月。《基隆市機關志》,頁:6-7。基隆市:基隆市政府。丘國宣於2019年8月29日引述編撰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焿仔寮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臺灣日治時期人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清朝宣統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