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河上撈水煤

  「基隆河上撈水煤」照片,拍攝時間為1986年(民國75年),由瀟灑雨拍攝。小舟的高機動性利於在河道上行動,戴斗笠的船夫、與負責潛水的人,合作撈水煤,船夫手中的笞仔(竹編篩子),是方便將撈上的煤塊放置其上,再連同笞仔浸回水中,上、下抖動,以洗去泥土。

 

  過去,在基隆河暖暖段附近,貧窮人家的婦女、小孩常會到河邊,撿煤渣、貼補家用。在基隆煤礦興盛時期,從四腳亭、到八堵這一段的基隆河上,有許多洗煤的人在這裡營生;他們將沙煤的混合物放入竹篩,半放在水中,前、後、左、右搖晃,將沙子篩出竹篩外,即可得到煤屑,拿去賣錢。

 

  洗煤有2種方法:(1)利用網子裝煤,在溪水中上、下抖動,並用爪子撥動煤塊,使水能充分洗去附著的泥土 (2)利用笞仔,將煤塊放在上面,再放到水中上、下抖動,洗去泥土。

 

  撈水煤的活動,應該是有人思考到:與其在河岸等待,不如主動到河中撈煤、洗煤,將能獲利更多。

 

  然而,隨著臺灣產業環境轉型、基隆煤礦業的沒落,撈水煤已是基隆河上消失的一景。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周勉等,2001年2月。《暖暖采風導覽手冊》,頁:30。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瀟湘雨拍攝   //   【參考書目】 1.周勉等,2001年2月。《暖暖采風導覽手冊》,頁:30-31。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6月14日引述編撰 2.陳世一,1997年6月。《尋找河流的生命力》,頁:140、248。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6月14日引述編撰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基隆河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瀟灑雨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6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