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海功號

  「海功號」,為一船體,下水運作時間為1975年(民國64年),總噸數為711.5噸,全長56.6公尺,為漁業局水試所所有,其資訊刊載於曾樹銘所撰《船與基隆的故事初輯》第41頁,由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發行。


  漁業局水試所,其前身為1929年(昭和4年)成立的「臺灣總督府水產實驗場」,研究漁業資源及技術開發;戰後,1945年(昭和20年/民國34年),改為臺灣省水產實驗所,負責臺灣漁業研究、遠洋漁業漁場資源開發。


  「海功號」,於1976年(民國65年),遠赴南極洋附近,成功地開發「南極蝦」漁場,不但蒐集到南極海域珍貴的氣象、海洋、水文等資料,更完成了漁業、生物、資源、製造等多項實驗任務,使臺灣成為當時全球3大南極蝦捕獲國之一,為我國漁業史寫出輝煌的一頁。


  「海功號」至1993年(民國82年)功成身退,政府為感念其在海上馳騁18年的貢獻,將該船於1998年(民國87年)12月29日下午4時15分移駁上岸,作為一地標景觀;完成整修後,還特別為其撰立碑文。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曾樹銘,2002年5月。「海功號」,曾樹銘,《船與基隆的故事初輯》,頁:41。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白明德拍攝   //   【參考書目】 曾樹銘,2002年5月。《船與基隆的故事初輯》,頁:41-42。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李季庭於2019年6月24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李季庭(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漁業局水試所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75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其他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