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漁業史》,2001年(民國90年)12月出版,為「基隆文獻」系列第12輯,將「基隆漁業」成長的艱辛、成就和挫折,透過史脈、主題、空間觀點的交錯辨證,讓我們具體而微地看到,「基隆漁業」一路走來的起落滄桑。由陳世一編撰,基隆市政府發行。
《基隆漁業史》一書,鉅細靡遺,詳實分為15章:
(1)〈臺灣的漁業發展概述〉
(2)〈基隆漁業發展的自然環境條件〉
(3)〈三基隆漁業的萌芽期〉
(4)〈基隆漁業的關鍵發展期〉
(5)〈基隆漁業的巔峰期〉
(6)〈基隆漁業的衰退期〉
(7)〈基隆漁業發展的轉型〉
(8)〈基隆地區漁業發展及漁港建設各論〉
(9)〈基隆漁業漁法的演進歷程〉
(10)〈基隆漁業漁船發展的歷程〉
(11)〈基隆沿、近海及遠洋漁業發展變遷的歷程〉
(12)〈基隆水產加工製造方式的演變〉
(13)〈基隆地區漁貨運銷的發展歷程〉
(14)〈基隆的漁業研究組織、人民團體及漁政管理機構〉
(15)〈基隆的漁村文化〉
臺灣漁業,在日治時期日人銳意經營下,引進動力漁船、新式漁具與漁法、水產試驗教育、冷藏等食品保存加工技術、興建漁港、建立漁業制度等,終於使臺灣漁業朝現代化發展。
而具備優越海洋漁業資源、天然港灣條件的基隆,自其中脫穎而出,成為當時臺灣最重要的遠洋漁業基地。
然而,1970年(民國59年)以後,各國相繼宣布200浬經濟海域下,使臺灣漁業面臨重大的挑戰。基隆的拖網漁業在漁場縮減、魚源枯竭的客觀環境條件下,逐漸衰落。
《基隆漁業史》一書,其編輯成冊目的,除了讓讀者充分了解「基隆漁業」沿革,更能夠讓我們目睹:當今「基隆漁業」發展,所要面對的困境。期待能藉由本書,與每個人一起思考可行的改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