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報關與海關〉

  〈報關與海關〉一文,乃《基隆報關行業發展史》其一篇章,出版時間為2012年(民國101年)12月,刊載於《基隆報關行業發展史》第50頁至第51頁,由黃國雄編撰。內容為梳理「基隆海關」的歷史沿革。

 

  此篇章敘述到:1896年(明治29年),日本政府在臺設立5個海關:(1)基隆、(2)淡水、(3)安平、(4)臺南、(5)打狗,其不受臺灣總督府管轄;於基隆築港完成後,原設於淡水的海關移設基隆,改稱「稅關」。

 

  截至2012年(民國101年),基隆關稅局,為財政部關稅總局所轄4個關稅局之一。扼守臺灣北部、東北部國境大門,職司基隆港、花蓮港、和平港、蘇澳港、臺北港、馬祖福澳、白沙港、花蓮機場、馬祖南、北竿機場的旅客入出境、貨物進出口通關事宜;肩負關稅稽徵、查緝走私等任務,以充裕國庫税收、維護國家安全。

 

  基隆關,設於基隆市港西街6號,地處基隆港西岸1號碼頭邊;另在五堵、六堵、桃園、花蓮、新北市八里及馬祖6地,分設五堵、六堵、桃園、花蓮4個分局;以及臺北港、馬祖2個辦事處,獨立辦理各該地區的關稅稽徵、查緝走私業務。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黃國雄,2012年12月。《基隆報關行業發展史》,頁:50。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陳青松拍攝   //   【參考書目】 黃國雄,2012年12月。《基隆報關行業發展史》,頁:50-51。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黃暐婷於2019年6月24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黃暐婷(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黃國雄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2/12/01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