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關與海關〉一文,乃《基隆報關行業發展史》其一篇章,出版時間為2012年(民國101年)12月,刊載於《基隆報關行業發展史》第50頁至第51頁,由黃國雄編撰。內容為梳理「基隆海關」的歷史沿革。
此篇章敘述到:1896年(明治29年),日本政府在臺設立5個海關:(1)基隆、(2)淡水、(3)安平、(4)臺南、(5)打狗,其不受臺灣總督府管轄;於基隆築港完成後,原設於淡水的海關移設基隆,改稱「稅關」。
截至2012年(民國101年),基隆關稅局,為財政部關稅總局所轄4個關稅局之一。扼守臺灣北部、東北部國境大門,職司基隆港、花蓮港、和平港、蘇澳港、臺北港、馬祖福澳、白沙港、花蓮機場、馬祖南、北竿機場的旅客入出境、貨物進出口通關事宜;肩負關稅稽徵、查緝走私等任務,以充裕國庫税收、維護國家安全。
基隆關,設於基隆市港西街6號,地處基隆港西岸1號碼頭邊;另在五堵、六堵、桃園、花蓮、新北市八里及馬祖6地,分設五堵、六堵、桃園、花蓮4個分局;以及臺北港、馬祖2個辦事處,獨立辦理各該地區的關稅稽徵、查緝走私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