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市大觀」

  「基隆市大觀」,創作時間為1935年(昭和10年),由日人金子常光繪製。圖中,基隆河流過下方山區,已整治爲運河的田寮港注入港灣東岸;滙合蚵殼港、石硬港爲一體的「旭川」,由西向東流,再轉向北,在港灣南岸入海。

 

  而基隆港內,滿是輪船、小船往返,說明已臻發達的港埠機能、靠海經濟;紅褐相間的房屋,聚落在港岸、運河沿線,經過日治時期的市街規劃,聚落顯得方正、整齊;而層巒疊嶂的山形在側,雖然有市街發展上的空間限制,但也顯示:山海之間的此地,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

 

  昔日來臺移民拓墾的漳州人,常依當地特殊自然環境,而慣把溪流稱爲「港」。田寮港,曾經過日人加以整治,拓成寬27公尺,深1.2公尺的運河,以收容駁船,成爲港灣的一部分;而基隆、臺北間的主要交通要道,即循石硬港此一小溪谷而築,蚵殼港、流至獅球嶺的石硬港滙合至旭橋(即明德橋)入海,日人也加以整治,形成長約500公尺,深、寬皆同田寮河的運河,即今日所稱的旭川河。

 

  基隆河,源於平溪鄉石底,其迂迴曲折的流路,歷經整個臺灣北部山區、臺北盆地,也流貫基隆市區中部一帶,其支流兩岸的沖積平地,爲基隆市的精華地區。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雅玲,1997年4月30日,《臺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頁:46-47。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提供   //   【參考書目】 陳雅玲,1997年4月30日,《臺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頁:46-50。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李季庭於2019年6月18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李季庭(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金子常光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35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圖稿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