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店尾的變遷〉一文,乃《滄海桑田話基隆》其一篇章,出版時間為1993年(民國81年)6月,刊載於《滄海桑田話基隆》第37頁至第43頁,由洪連成所著。
作者共以(上)、(中)、(下)3篇書寫,融入史料、個人生命經驗,書寫草店尾在各歷史階段的樣子。開篇以「草店尾」在1990年代(民國80年代)的周遭景物,開始描寫,逐漸寫回200多年前的原初史貌。
1723年(雍正元年),漳州人自八里坌、金包里、萬里移居鷄籠,建設崁仔頂街時,石硬港溪出口處,尚是一片塗灘。這時漢人逐漸拓墾平地,將原有的平埔族人排擠至田寮港溪頭。
繼崁仔頂街發展之後,與崁仔頂隔河相對的草店尾,成為漢人聚落成街的另一所在。
至日治時期,1909年(明治42年)11月1日,日本當局在現在愛一路至愛二路的「福德街」開設公立市場,整個福德街、草店尾、田仔尾,經由日本當局的「市區改正計畫」,棋盤式街道至今未變,百貨零售商密集於此地段。
〈草店尾的變遷〉一文,最後以「地靈人傑」作結,將在草店尾出生、生活過的名人,一一列出,例如許梓桑、張達源、陳兆齊、陳其寅、倪蔣懷……等,稱讚此地人才輩出,且皆為臺灣各界的菁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