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嘉義彌陀寺吊橋

位於嘉義市八掌溪畔的彌陀禪寺,創建於1752年,是嘉義城外歷史悠久的古寺。禪寺曾歷經數次改建,日治初期曾因地震損毀,1913年由大崗山義敏和尚主持重建。日治末期雖未受眾神歸天政策影響,但於1942年時又因地震與水災導致崩塌,在地方士紳梅獅等人號召下,集資標購市中心慈濟宮等寺廟拆除後舊料,於1945年完成重建,大殿外貌仍保留傳統閩南寺廟建築風格,並於1955年與1973年幾度改建。
彌陀禪寺主祀彌陀佛塑金佛像,兩旁陪祀玄奘大師與開山祖師,屋頂以金色琉璃瓦呈現,搭配深茶色的樑柱,襯托出某種莊嚴氣息。此外,禪寺在2009年曾聘請景觀設計師重新規劃施作庭園,仿日本枯山水風格,並依台灣傳統龍虎邊風水進行設計,龍邊採律動水流,虎邊以平靜湖面佈置,使得現在的寺廟帶有漢和交融的景觀與禪意。
禪寺溪畔早期曾有八掌溪沿岸五個義渡口之一,1923年於寺前設有鐵線橋,橫跨八掌溪,取代原有的義渡口,曾於1949年、1961年幾度重建,1981年建有忠義橋,是嘉義縣中埔鄉進出嘉義市的重要入口。寺旁有1874年建造的八掌溪義渡紀念碑為嘉義地區三級古蹟,以及一座建於1938年建造的義民塔,塔內奉祀的皆是為地方取義而殉難的義民公。
1948年時,嘉義市長宓汝卓召集地方仕紳與文人雅士黃文陶、林玉書、許藜堂等人,成立新八景評定委員會,評選出嘉義地區具代表性之景觀。當時評選出「八景六勝」,「彌陀晨鐘」即其一。當代詩人賴子清有詩詠道:
昧爽披衣出野坰。彌陀古剎叩禪扃。水添八掌秋來白。門對三峯雨後青。
法界同登人盡樂。晨鐘喚起夢初醒。若教逸響鳴霜夜。彷彿寒山寺裏聽。
本照片即拍攝於彌陀寺前八掌溪的鐵線橋上。從前八掌溪急流湧波,站在橋上遠望飛鷺凌空越水而過,因此有「鷺橋觀浪」美稱。1931年建了白鷺橋(今吳鳳南路的軍輝橋)後,鐵線橋的重要性漸被取代,並在1981年忠義橋興建通車後,鐵線橋因毀壞而拆除,「鷺橋觀浪」成為歷史。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嘉義寫真-第三輯》
  • 撰寫者
    林榮燁
  • 貢獻者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年代不明
  • ISBN
    ISBN 957-01-8240-7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嘉義市文化局
  • 尺寸
    17.3cm*21.7cm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