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999年(民國88年)由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申請育成之台茶18號植株。921地震以後,成為魚池鄉紅茶推廣促銷之主力品種。因具有特殊之香味,也是全球公認最優級的紅茶品種之ㄧ。
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一直是臺灣紅茶研究重地,魚池分場所生產的紅茶大部分均以整批的方式標售,每年一至二次,2002年(民國91年)以後標售金額雖有提高,但較好的紅茶每公斤標售價不過再310 - 360元之間,根本不敷成本。故紅茶一直維持在低價茶的陰影下,魚池鄉紅茶也仍維持機採賣茶菁方式,利潤微薄,根本無人想新植。
手採紅茶大概只有魚池分場仍繼續堅持,雖然一直在虧本當中。但低價紅茶在2004年(民國93年)起了變化,本年魚池分場紅茶平均標售金額開始轉虧為盈,臺茶18號每公斤標價突破千元為1350元,較前一年大漲3倍。魚池分場持續力推手採高品質紅茶,更以1999年(民國88年)6月命名通過之臺茶18號為主推品種。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在產、官、學各方的努力下,魚池紅茶產業復甦了,2006年(民國95年)魚池分場臺茶18號更以每公斤5000元的天價由明湖茶行標得。經媒體報導造成臺茶18號(紅玉)聲名大噪,因此也在同年催生了第一屆的魚池鄉紅茶比賽,紅茶也正式脫離低價茶陰影,至2019年(民國108年)其價位仍維持在中高價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