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張照片為張良銘先生於民國108年(2019)9月4日,在新北市蘆洲區湧蓮寺所拍攝的神將韋馱護法,其神格屬性為天京聖域將帥。
韋馱天源自梵文,為護法韋馱尊天菩薩,又稱韋馱護法、韋馱天將,是佛教的護法天神,也是南方增長天王旗下的八將軍之一,為四大天王三十二天將之首。照片中的韋馱和伽藍護法為蘆洲開基八大神將,現被供奉在湧蓮寺觀音佛祖旁,為和安樂社所屬,此尊韋馱護法雖為書生相貌,但身披紅金戰甲、頭戴二郎盔、背插紅色令旗,為武將打扮,出巡時會揹上專屬的法器金剛杵。
以廟宇為中心而發展出的廟會慶典活動,在台灣經常可見,在神明遶境時於神轎前方隨著北管或南管開道,高大威武的神偶,北部人稱之為「神將」,意為神明的部將,其稱謂因地域之別而有所不同,這些擔任神明侍衛工作的神將,跟隨其主神信仰與中國大陸移民一起移入台灣,在本地發展歷史悠久。
其起源據文獻記載,宜蘭為台灣神將文化最早的發源地。清同治年間,宜蘭北管西皮(新路)與福路(古路)兩大派系的軒社拚場,後來雖演變為嚴重的械鬥事件,但在廟會迎神、酬神時各神將團體所屬的北管、陣頭彼此間爭勝的行為,也自此發展成為地方獨特的民俗藝陣競藝文化。
而在清雍正年間便有廣東及泉州人民前來開墾的蘆洲,其神將文化的發展也逾百年,累積至今已達兩百多尊,其數量、密度與精緻度為全台之冠,也因此蘆洲擁有「神將窟」之美譽。
最早在蘆洲出現的神將,據傳當年是一大陸商人帶了善財、龍女、韋馱、伽藍護法及兩對七爺、八爺的神將頭部來台尋找買家,先在宜蘭賣掉一對七爺、八爺,後至蘆洲將善財、龍女、韋馱、伽藍賣給迎領湧蓮寺觀音佛祖遶境的南義軒與和安樂社,最後一對七爺、八爺則由土地公厝保正(同今日里長)收購,再加上民國10年(1921)由北管樂團樂樂樂依主神延平郡王組裝了甘輝、萬禮將軍,這八尊就是蘆洲著名的開基八大神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