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地區在日治時期,是全島輕工業與民生工業的重鎮,煉油廠、菸葉廠、酒廠、林業廠等產業,全在鐵路沿線,各種株式會社陸續興起,也經歷二戰衝擊及戰後復甦,各產業的消長亦深刻影響今日嘉義市的都市發展與移民。內外食品株式會社算是日治時期最晚參入的日本資本,1930年(昭和5年)設置嘉義工場於嘉義白川町,可說是全臺最新式的機械化設備工場,有別於其他鳳梨工場的經營方式,在中埔一帶擁有自己的鳳梨栽種農場,採生產和銷售全包式的經營策略,甚至還籌建私有的輕便鐵道,從栽培原料、交通運輸、製造罐頭、成品販賣的一貫式經營,讓內外食品株式會社嘉義鳳梨工場有其獨特性,一直到今日,當地仍保有「鳳梨會社」這個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