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治時期嘉義市的工業─從陳澄波將工業煙囪入畫觀察

臺灣在清代屬農業社會,產業以稻米、甘蔗、茶葉、樟腦等農產及其加工品為主;嘉義地區商業活動主要在嘉義(諸羅)城內,各行各業於市街集中,發展出米街、布街、打鐵街、菁仔市、糖市仔等街肆,當時尚無工業可言。拜21世紀工業革命之賜,能源系統漸趨強大;日治時期臺灣的產業,逐漸從手工業升級為工廠的大量生產,初期產製過程所需動力,使用煤炭做為能源,此種透過燃燒煤炭而獲得動能的方式,端賴大型煙囪提高燃燒效率,以及排出廢氣,工廠大煙囪成為當時工業現代化的象徵。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嘉義舊城區外圍陸續有新式廠房興建,伴隨工業大煙囪矗立,形成民眾的視覺焦點,是在地人彼此認同的地景地標,「大煙囪」自然也成為畫家選擇入畫的題材。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嘉義市文獻-第23期》
  • 撰寫者
    顏加松
  • 創作者
    蔡榮順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5/4/1
  • ISBN
    ISSN 1727-8643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尺寸
    19cm*26cm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