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年起(明天啟年間),荷蘭為了追求貿易上的利潤,佔領經營臺灣38年,初期以臺南大員商館為中心,進行轉口貿易。而位於八掌溪出海口的魍港,是除了大員之外原住民與漢人交易最頻繁的地方,也是海盗經常出沒的港口,更是日本與西班牙意圖爭奪的良港,戰略地位重要。荷蘭人在魍港興建稜堡,派兵駐守。1634年(明崇幀年間)在魍港開辦石灰工廠,供應全島各地營造所需;又因鄰近諸羅山豐富的獵鹿區,促使嘉義魍港逐漸成為漢人聚居處,而步入興盛的局面。
荷蘭對原住民的治理兼採武力懾服與宗教的教化;諸羅山社在1636年即參加第一批的歸順集會,也曾多次出兵幫助荷軍征伐其他番社。在承包制的贌社稅方面,由於嘉義是個極佳的獵場,諸羅山社贌金額每年均呈倍數成長,成為最熱門的搶標區。
荷蘭文獻檔案有關諸羅山社直接記事不多,例如諸羅山社戶口、人口數,荷蘭人放逐五個其他村社的女巫250人到諸羅山,派駐諸羅山的教師行為欠佳、長老到大員告洋狀,荷蘭人第一次對諸羅山社有趣的描述,第一批進駐諸羅山的荷籍政務官、牧師、教師等。本文或為首次以荷蘭時代諸羅山社為主題的論述,封存近四百年的史料與相關譯註能陸續出刊,值得研究與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