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從樹木到木材─嘉義市木材業生產概況

每一個地區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之中,皆會逐步發展出深具特色的人、事、物等文化元素,這些各式各樣的元素在結合時間與空間之後,便會成當地的文化特色。就嘉義市的文化特色而言,木材業文化確實佔有一席之地。嘉義市木材業的發展除了帶動經濟活動之外,同樣地也遺留下許多相關的史蹟與記憶。若要真正瞭解木材業文化的發展,必然要充分瞭解整個生產流程,這也是本文所欲論述的重點。由於嘉義市木材業的木材來源,絶大多數直接來自臺灣三大林場之阿里山林場,因此本文主在論述阿里山林場的生產過程。

現今臺灣木材業的發展已逐漸式微,然而隨著過去木材業興盛時所延伸出的產業文化,至今仍然遺留在當地人的心中。雖然臺灣的木材採集盛況在內外大環境的變遷下,尤其是1980年代時政府禁止砍伐之後,在現今人們的生活之中已少見其踨跡,昔日的林場大多已轉型為具有觀光遊憩的功能。現今在這些林場中偶而可以發現以前伐木時所遺留下的部分機具設備,同時在過去從事木材業的耆老記憶中,也能夠娓娓道來昔日木材業的榮景。

由於產業文化的建立並非僅是一個口號而已,形成產業文化的要件多如牛毛。若要瞭解地方產業的發展,筆者以為必須先瞭解生產過程,如此才能掌握產業發展的本質,並且更進一步地思索產業對於當地社會文化發展的影響。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嘉義市文獻-第18期》
  • 撰寫者
    饒嘉博
  • 創作者
    馬有成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6/12
  • ISBN
    ISSN 1727-8643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嘉義市文化局
  • 尺寸
    21cm*29.5cm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