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1964年(民國53年)遊客在阿里山森林內,走上眠月鐵道線的高架木橋上合影。
日治時期為開發阿里山大片森林,在林場闢建二十餘條鐵道支線,以便將不同方位的原木集中載運下山,例如往杉林溪方向的眠月、仙人洞、大瀧溪、鹿堀山等支線,以及往東埔方向的哆哆咖、霞山、石水山等支線。其中多條支線因地勢險峻及落差關係,必須築建高架木橋供火車行駛。
高架木橋在火車行駛通過時,受到極大的壓力與動搖,並考慮風與水等天然災害,因此築建木橋時對強度問題要精密計算,確保安全。木橋的木料以扁柏與紅檜等一級木為佳,阿里山上木橋高度都在15公尺以上,照片中的眠月線木橋高度超過20公尺,是阿里山森林內最高的木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