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1920年代阿里山林場使用蒸氣集材機作業的景象。
傳統集材方式使用人力,相當艱辛,對原木也易損傷。阿里山林場於1912年(明治45年)5月向美國李吉屋公司(Lidgerwood Co.)購入架空式鋼索之蒸氣集材機(Skidder)使用後,臺灣林業進入機械集材時代。蒸氣集材機最大集材能力55立方米,集材馬力50馬力,基本集材距離360公尺,增配中繼集材,可達1200公尺距離。此種集材機由嘉義市北門的林業鐵道修理廠仿製成功,自製生產供應八仙山、太平山、林田山各林場使用。
阿里山使用李吉屋架線方式(Lidgerwood Skyline Systen),在主柱與尾柱之間架設鋼索做為主索,安裝滑架,至懸鉤用來套吊原木,並將集材索、外拉索、弛張索聯結在集材機的三個捲軸上,進行原木吊卸、運搬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