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的父親吳珠於1711年(清康熙50年)來台,定居諸羅城內(今成仁街),後來因從事與阿里山原住民往來交易的「番割」,而遷至番仔潭莊(今竹崎),並成立「吳大振」墾號,進行番地開墾事業。
本件照片即吳鳳之父成立墾號時使用的印記:業主吳大振記,以及業戶吳珠圖記。由於吳鳳跟隨父親出入山地,和鄒族建立良好關係,爾後並繼承父業,經營「吳大振」墾號,成為阿里山地區的「夥長」(即墾首)。後來接任阿里山蒲羌林大社通事。
吳鳳的父親吳珠於1711年(清康熙50年)來台,定居諸羅城內(今成仁街),後來因從事與阿里山原住民往來交易的「番割」,而遷至番仔潭莊(今竹崎),並成立「吳大振」墾號,進行番地開墾事業。
本件照片即吳鳳之父成立墾號時使用的印記:業主吳大振記,以及業戶吳珠圖記。由於吳鳳跟隨父親出入山地,和鄒族建立良好關係,爾後並繼承父業,經營「吳大振」墾號,成為阿里山地區的「夥長」(即墾首)。後來接任阿里山蒲羌林大社通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