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春節磨米漿

早期每逢春節或重要節慶,家家戶戶忙著炊粿,而炊粿之前要先把米粒磨成米漿備用,在沒有磨米機的年代,要使用石磨操作。照片是早期用石磨進行磨米漿的器物及運作的剎那影像。

做粿的工序可區分為磨米漿、壓漿瀝水、炊蒸等三個進度。磨米漿之前要事先將米粒泡軟,進行磨漿需兩人配合,一人負責推木桿,以旋轉石磨,另一人將濕米用木杓舀入石磨的小洞,動作注意迅速與節奏,才不會被旋轉的木桿碰倒。米粒透過洞口流到雙層石磨的中間,經上下層石磨重複迴轉磨碎成米漿,自然順著槽溝流到下方的桶中。

將桶中米漿裝入粿袋進行壓漿瀝水,經重壓瀝水到適當泥狀時,就可進行炊蒸工作。米漿倒入蒸籠後,視喜愛的口味加入菜頭泥(或竽頭泥,或油蔥),加以攪拌均勻,以大火炊蒸煮熟即成。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嘉義寫真-第六輯》
  • 撰寫者
    蔡榮順
  • 貢獻者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年代不明
  • ISBN
    ISBN 978-986-05-2969-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尺寸
    13.9cm*9.7cm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