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為了保衛鄉里安全,農村民眾大多自組自衛隊,後來轉變成為武術性質的藝陣。照片是1960年代嘉義市北社尾集群軒,在北社尾王家宗祠廣場演練耍大刀,由總教頭王文華示範演出。
嘉義北社尾聚落在清康熙年間即有拓墾記載,是以農業為主的大型集村。農閒時,民眾練習武術的風氣很盛,曾被號稱為「拳頭窟」。以集群軒為名號的藝陣,演練項目有耍大刀、頭旗、獅旗等,屬於傳統的臺灣獅類型。1960年代集群軒以王文華以及盧崑源兩人領銜訓練,參加者從鍛練國術基本功夫做起。
早期為了保衛鄉里安全,農村民眾大多自組自衛隊,後來轉變成為武術性質的藝陣。照片是1960年代嘉義市北社尾集群軒,在北社尾王家宗祠廣場演練耍大刀,由總教頭王文華示範演出。
嘉義北社尾聚落在清康熙年間即有拓墾記載,是以農業為主的大型集村。農閒時,民眾練習武術的風氣很盛,曾被號稱為「拳頭窟」。以集群軒為名號的藝陣,演練項目有耍大刀、頭旗、獅旗等,屬於傳統的臺灣獅類型。1960年代集群軒以王文華以及盧崑源兩人領銜訓練,參加者從鍛練國術基本功夫做起。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