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文,號梅溪,嘉義北社尾人。黃水文年輕時任職於泳舟表具店(即裱褙店),耳濡目染下,對繪畫產生興趣,並向當時米(美)街上的畫家林玉山、林東令學習傳統國畫與東洋畫,加入美術團體,如1933年後加入春萌畫會、書畫自勵會等研習美術。1934年,21歲時便以《パンの木》(麵包樹),入選第八回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此後,翌年(1935),更以《みふくらはぎ》(海檬果)獲選第九回臺展的特選,1936年以《ゴムの木》(橡膠樹)入選第十回臺展,1938年以《ヒマワリ》(向日葵)入選第一回府展,1939年以《夏庭》入選第二回府展,1940年以《南國ノ初夏》(南國初夏)入選第三回府展,1941年以《閑庭》入選第四回府展,1943年以《後庭》入選第五回府展,1943年以《豔夏》入選第六回府展特選,成績斐然。此外,黃水文也是嘉義地區著名詩社鷗社的創始人之一,留有不少古典詩作,中正大學江寶釵教授將其作品編輯為《黃水文詩選集》由高雄麗文文化於2002年出版。其家人亦於2006年在美國自行出版了《黃水文詩書畫傳奇》。
二戰後,黃水文曾在省立嘉義工業職業學校以及縣立嘉義中學擔任教師,畫作也入選省展特選多次,並擔任台灣省美展評審委員、嘉義文獻委員會委員等職,是深耕嘉義地區藝文界非常重要的工作者之一。
本照片為黃水文手抱兒子,與作品合影留念。照片畫作《南國初夏》獲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