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治時期臺籍官位最高的官員王得祿,建設嘉義城有功,民眾感恩於心,將1906年(明治39年)在嘉義大地震毀壞的東門城樓木料,移到現在嘉義公園內嘉義市家庭教育館後重建為太保(子)樓。
1920年代(大正9年),嘉義攝影師綽號「新高伯」的方慶綿留有一張太保(子)樓的照片。知名畫家陳澄波創作於1939年(昭和14年)的風景畫《嘉義公園》裡亦能得見太保(子)樓。日本西洋畫矢澤一義入選1941年第四回府展的《夏時綠蔭》的背景便是太保(子)樓。
原太保(子)樓格式屬漢式建物,屋頂為上下兩層的重簷歇山頂,屋脊設計為誇張的翹燕尾脊,象徵王得祿位高權重。然1971年(民國60年)時,因舊建材腐朽而拆除,由黃老達縣長重建為鋼筋水泥建築,樓下置嘉慶年間古砲,以彰王的得祿軍功。此重建太保(子)樓直至1998年(民國87年)才完全拆除。
本照片應為1971年(民國60年)以後再次改建後所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