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因應嘉義市林業、糖業、鳳梨、公賣局事業等各項農、工業蓬勃發展,1920 年(大正9年),於嘉義市設立嘉義稅務出張所,負責辦理各種課徵稅收業務。並於1933年(昭和8年)完成樓高二層、佔地529坪的稅務出張所建築(位於現在中山路上吳鳳路與忠孝路間)。此棟建築考量地震因素而加強磚造,並採用北投窯廠素面磚改良的淺黃綠色面磚,方體幾何形式加上裝飾藝術(Art Deco)的手法,成功大學傅朝卿教授將嘉義驛與嘉義稅務出張所歸類為不可多得的過渡式樣(現代主義建築雛形),日本建築師稱其為近世復興式,反映出台灣建築在1920年代開始接受國際潮流,走在現代主義先鋒的面貌。
此棟建築奇蹟似的逃過1941 年(昭和16年)嘉義中埔 7.1 級的大地震以及 1945 年(民國34年)二次大戰盟軍炸,於戰後1950年(民國39年),成為嘉義縣議會,為市民與縣民對嘉義縣市行政分合的記憶。2002年(民國91年)改建為嘉義市政中心南棟大樓。 本照片為1935年(昭和10年)税務相關活動在嘉義税務出張所舉行,參加人員在大門口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