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日本總督府官員發現阿里山森林的資源豐沛,視為至寶,於是興築阿里山鐵路開發阿里山林木。20世紀初,嘉義市製材規模與產能曾是東洋第一,不僅是全台木材集散中心,更是台灣第5大城市。
俗稱「杉池」的貯木池,早年面積廣達16萬2000多坪,約可貯木2萬8000立方公尺。為了搬運體積巨大、動輒重達數噸的原木,日本人從美國進口鋼索捲立起重機,也就是俗稱的「天車」。美製的移動式塔型架空鋼索起重機,塔高20公尺,以電力驅動,可以荷重16噸,吊卸巨木作業時,蔚為奇景,連日本親王來台視察時,也都特別前往參觀。
日治時代及台灣戰後初期,遊客或學生畢業旅行都會到嘉義市「杉池」一遊,並以「天車」作為背景拍照留念;如今「杉池」因伐木業沒落,大部分水域已被填平,僅留文化中心北側一個迷你型水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