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修鞋的軍人,坐在椅子上耐心的看著補鞋匠在修傘。1960年代補鞋匠是街上不可或缺的行業。嘉義大街小巷的騎樓一角常可見到定點的補鞋匠,也有騎著腳踏車招攬生意的流動補鞋匠。流動補鞋匠一台鐵馬,載著工作箱、補鞋機,以及大小袋補鞋必備材料,再加上大、小兩把椅子,有人招手,即找空地停下。當年大家的物質條件都不寬裕,有人連鞋都没得穿,擁有皮鞋的人也常僅此一雙,務必穿到不能穿為止,所以很需要補鞋匠。包括請補鞋匠把新買的鞋底訂上鐵片或膠片以耐久穿、把穿裂口的鞋子再縫牢、把脫底的鞋子重新釘上新鞋底,總之非到鞋匠搖頭不肯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