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金身,於明末由善士自唐山安徽九華山輾轉護持來台。1716年(康熙55年),由台灣北路營守備游崇功募資於諸羅建壇,即現今地藏王廟的前身,翌年再擴建廟殿,舊稱北嶽殿。至1740年(乾隆5年)諸羅縣知縣李倓擴大修建。到了日治1895年(明治28年),始名為嘉義九華山北嶽殿地藏王廟。
1936年(昭和11年)日本政府實施眾神歸天政策,集中嘉義神像於嘉義九華山北嶽殿地藏王廟、城隍廟、與鎮南聖神宮,造成日後嘉義九華山北嶽殿地藏王廟成為道佛不分的廟宇,所以也稱地藏庵廟或地藏王廟。當時嘉義市十八座廟的廟產收歸為濟美會所有。
光復後1947年(民國36年)時重修。1971年(民國60年)改建成七層樓寶殿,1979年(民國68年)完成,重建出自謝自南的設計。樓內分別供奉釋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薩、太歲星君、文昌帝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藥師佛、四方佛等。1981年(民國70年)9月,嘉義市十八家寺廟曾聯手向濟美會要求發還或以贈與方式歸還廟產,但因必須繳交龐大土地增值稅而無下文,只有嘉義九華山北嶽殿地藏王廟花了八千多萬元土地增值稅向濟美會合法取得廟產。2012年(民國101年)7月25日菩提樓啟用。
本照片應1971年(民國60年)以前所拍攝。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