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大正元年)阿里山森林鐵路開通,阿里山森林開始大量開發,嘉義市現今市立文化中心的位置,除了有森林鐵路通過、設有當時東南亞最大製材廠,以及規模龐大總面積達160,000多坪,水域面積9,500餘坪的五個貯木池,以浸貯阿里山木材,其中以珍貴的檜木居多,因此又檜池(或稱杉池)。
貯木池設有大型電動機械輸送原木,上方架有架空式鐵索捲立機械,以及高20公尺,移動距離200公尺起重機裝卸木材的天車,即本照片背景的三角型結構物。
貯木池除了浸泡上等木材,也提供當時嘉義人遊憩的去處,由於水池四周樹木茂密,加上檜木飄香,人們喜歡在水邊林下垂釣。1948年(民國37年),當時的嘉義市長宓汝卓召集地方仕紳與文人雅士黃文陶、林玉書、許藜堂等人,成立新八景評定委員會,評選出嘉義地區具代表性景觀,「檜沼垂綸」便是其一。當代詩人賴子清便有詩云:
北沼垂竿趁嫩晴。枕流檜木眼前橫。魚蝦得失何問。身世浮沉總不驚。
匡晉謝安廊廟器。興周姜尚渭河情。一綸釣得神龍起。化作甘霖濟衆生。
貯木池設有大型電動機械輸送原木,上方架有架空式鐵索捲立機械,以及高20公尺,移動距離200公尺起重機裝卸木材的天車,即本照片背景的三角型結構物。
貯木池除了浸泡上等木材,也提供當時嘉義人遊憩的去處,由於水池四周樹木茂密,加上檜木飄香,人們喜歡在水邊林下垂釣。1948年(民國37年),當時的嘉義市長宓汝卓召集地方仕紳與文人雅士黃文陶、林玉書、許藜堂等人,成立新八景評定委員會,評選出嘉義地區具代表性景觀,「檜沼垂綸」便是其一。當代詩人賴子清便有詩云:
北沼垂竿趁嫩晴。枕流檜木眼前橫。魚蝦得失何問。身世浮沉總不驚。
匡晉謝安廊廟器。興周姜尚渭河情。一綸釣得神龍起。化作甘霖濟衆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