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帝國新圖Imperii sinarum nova descriptio」。原由Johannes van Loon在1657年出版,但地圖下方有G.erardi Valck & Petri Schenk的名字,表示這是由Valck 及Schenk在1698年再版的地圖。這張17世紀中葉的中國地圖,明顯仍沿襲Mercator、Plancius、Hondius以及Blaeu的傳統。右側的海中,點綴畫出東西帆船。台灣部分僅標記Teyvouang,談不上「新圖」,但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本島形狀,北部淡水、雞籠地區比例稍嫌誇張,呈現大頭狀;臺南安平一帶,被繪成甚為誇張的大海灣。這種誇張,其實正反應十七世紀淡水、雞籠的重要性,以及本圖所謂的「大員」或「台窩灣」(Teyvouang),地名真正的起源,在於臺南安平其實是一個大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