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全圖(百萬分一)

1895年日人佔領臺灣以後,先後以現代的測圖儀器和技術,有計畫地進行全臺各地的調查與測量。日據50年間,地圖的種類日趨多元化,內容也越來越精確詳盡。這種科學化的製圖技術,奠定了日後臺灣地圖製作與研究的基礎。其中最著名者,為明治31年(1898)起,首次進行大規模地面調查與土地測量,利用現代測圖技術,1904年完成的464幅《臺灣堡圖》。這部實測地形圖,詳載臺灣各地的自然風貌,及土地利用、聚落型態等人文資訊,為日本殖民政府提供的一套基本圖,這套基本圖一直使用到1920年代左右,提供各類地圖製作的基礎。日據時期官方公家機構與地圖業務關係最緊密者,就是土木局與警務局。警務局近似現在的內政部,必須定期出版各項臺灣全島圖,作為業務的基本圖,本圖的製作大致上也是基於這種目的。 日本統治初期行政區劃異動頻繁,本圖所刻繪的行政區劃為實行於1909年至1920年間的十二廳制度,是五州二廳制度之前的縣廳制,全台分為宜蘭、臺北、桃園、新竹、臺中、南投、嘉義、臺南、阿緱、澎湖十廳,東部臺東、花蓮港二廳。因此本圖成圖時間應在大正9(1920)年之前。

基本資訊

  • 創作日期
    出版/發行日期:1920年以前
  • 作品語文
    日文
  • 全集/系列名
    臺史博文物數位典藏
  • 相關地點
    台灣 日本 宜蘭 台北 桃園 新竹 台中 南投 嘉義 台南 澎湖 台東 花蓮港 臺灣 臺北 臺中 臺南 臺東
  • 地點名稱
    花蓮港/臺北/臺南/萬大
  • 緯度
    23.9984/25.091075/23.1416985/23.9735
  • 經度
    121.637/121.5598345/120.2512728/121.12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