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記錄造船工人在船艙內的勞動環境及工作情形。據台船工會勞安組廖組長口述,船艙內艤裝、室裝、機裝及電裝等船機施工環境,從甲板層一路向下,經過艤裝控制室、發電機(船隻由三組發電機自行發電)、進油機房(提供油料動力)到最下方的主機層,介紹切焊、洗管、除鏽等工作,以及最底層主機承軸的功能和工法;這艘貨櫃輪,近期內將下水檢驗,隨後各種艙內設備,才會逐步定位。
由於各式切焊、組裝、搬運、除鏽等工作,同時進行,在此起彼落的嘈雜噪音中,船艙內瀰漫粉塵,施作勞工多佩戴防塵面罩,短時間進入者,也都佩戴AS/NZS活性碳口罩;由於船艙內通風不佳、環境高溫,均設置多部大型風扇加強通風、散熱,但仍常達到近攝氏四十度高溫;因為作業空間狹小,下層船艙的組裝、材料及機具,都是仰賴人力搬運,備嘗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