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97年瓦磘溝觀光運河整體規劃計畫服務建議書

〈瓦磘溝觀光運河整體規劃計畫服務建議書〉,是1997年11月時,由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共同規劃完成的規劃報告,供瓦磘溝觀光運河促進會提案於行政院經建會擴大國內需求方案-創造城鄉新風貌補助計畫。

「瓦磘溝觀光運河計畫」,是瓦磘溝觀光運河促進會於1997年時,為反對瓦磘溝加蓋,經參考美國德州聖安東尼河、宜蘭冬山河等成功先例,而提出的明溝整治願景。9月,在省都委會認同促進會意見,決議瓦磘溝不加蓋,以容積轉移方式整治後,促進會便將工作重心轉向積極推動觀光運河理念的實現,在11月時終於完成此一初步規畫成果。

據服務建議書內容指出,觀光運河的計畫緣起係為兼顧防洪與都市休閒,整合水利防洪與土地使用,為雙和保留並營造親水綠帶。本建議書提出以參與式規劃方式,納入民眾意見,嘗試整合防洪、綠化、淨水、清水、交通改善工程於一案,對於觀光運河計畫所可能帶來的負面衝擊亦有所考量。然而,一如服務書已預見的,容積移轉方式與比例的爭議畢竟困難。土地爭議與中和市公所方面的理念差距,最終使得成功爭取到補助經費的觀光運河示範工程,未能得到預期效果,功虧一簣。

雖然瓦磘溝至今仍未成為當時想像中的觀光運河,此一計畫仍是地方上首度形成的,關於瓦磘溝未來樣貌的正面具體願景,一定程度地扭轉時人視瓦磘溝為負面資產、臭水溝的刻板印象,有其歷史意義。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慈暉文教基金會
  • 管理者
    慈暉文教基金會
  • 撰寫者
    永和社區大學
  • 創作者
    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97/11
  • 媒體類型
    文件
  • 存放位置
    慈暉文教基金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